区域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思维导图)

  • 时间:2024-10-10
  • 浏览量:7次

盐生植物利用与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内容简介

1、盐生植物,一种特殊类型的植物,它们在盐渍环境中茁壮成长,具有极强的耐盐特性,能适应咸水或海水灌溉的条件。随着水资源日益紧缺和土壤盐碱化问题的加剧,海水灌溉和盐生植物的利用已成为应对环境挑战的关键策略。

2、刘小京和刘孟雨两位作者合著的专著《盐生植物利用与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由气象出版社于2002年11月1日出版。该书共包含325页,字数总计544,000字,展示了作者们对盐生植物在农业可持续发展中的重要研究和应用。

3、环渤海地区的盐化潮土适生植物引进和筛选,以及人工牧草在盐渍土壤的应用,进一步扩展了盐生植物的应用领域。耐盐性分析和生理特性研究,为作物在盐渍环境中的适应性提供了科学依据。总结,盐生植物在盐渍地的开发利用和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其潜力和价值值得深入研究和挖掘。

4、在全球范围内,受盐碱危害的可耕地面积正在不断扩大,据估计全球有57亿亩土地变成了盐碱地,我国也有4亿亩盐碱土,其中黄淮海平原这样的农业区就有5000万亩。因此,利用盐生植物来治理盐碱地,被认为是一种有效的策略,对于保护和恢复农业生产具有重要意义。

5、首要的策略是种植适应性强的水稻,同时注重土壤肥力的提升,通过种植绿肥和施用有机肥料来增加土壤的营养。对于其他未被利用的盐土地带,应尽量保持原有的植被,特别是骆驼刺等耐盐植物,这些区域可以作为放牧地。但管理至关重要,实行轮牧制度能有效防止过度放牧带来的土地退化。

6、中国治理利用思路逐渐由“改地适种”向“改种适地”转变,从耐盐碱粮油、经济等作物品种选育上进一步寻求突破口。在此基础上,用好耐盐植物、咸水、盐碱土等盐碱地独特资源,依托降盐、控盐等技术集成,打造盐田生态系统养殖、经济盐生植物等特色产业,有助于从更大的广度挖掘农业生产潜力。

开放条件下区域农业结构调整与可持续发展内容简介

对于区域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本书认为其研究必须超越单一区域,与全球环境相联系,寻求在复杂多变的经济条件下,实现农业与环境、社会的和谐发展。这样的研究方法为我国农业的长远发展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由曹俊杰撰写的著作《开放条件下区域农业结构调整与可持续发展》已由中国的权威出版社——中国财经出版社于2003年12月1日出版。此书为第一版,共包含333页的内容,字数达到了256,000字。印刷时间同样是在2003年12月1日,使用的是优质的胶版纸,为读者提供了良好的阅读体验。

首先,第一章深入解析农业经济结构调整的内涵,明确其合理化标准,分析新时期我国农业经济结构的特征,并特别关注开放条件下的区域农业结构调整。这一章节强调了粮食生产与保障供给的重要性,以及农林牧渔的全面发展。

第二章围绕农牧渔各业内部结构优化和农产品有效供给的核心,收录了4篇研究报告,展示了如何通过结构调整来提升产业效率和产量。第三章至第五章,共收录了11篇研究报告,涵盖了近年来农业软科学研究的区域发展成果,内容丰富多样,反映了各地农业发展的独特特点和挑战。

在对产业结构理论的深入研究和实践中,本书上篇首先概述了理论的发展历程和典型模式,特别是探讨了开放经济环境下,通过比较优势原则,揭示了产业结构理论的多元形态,如丛林理论。

经过探索和实践,农业综合开发规模和覆盖面不断扩大,在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推动农业结构调整,增加农民收入等方面收到显著成效,并显现出多重示范效应。二是农业综合开发着力于实施农业生态综合治理,促进了农业生态环境改善。生态良好、可持续发展是现代农业的重要标志。

如何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加大农业投入力度,在资金投入上确保国家对农业的投入,优化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吸收农村的剩余劳动力,保障农村集体经济实体对农业投入不断增加。(2)发展生态农业,保护农业生态环境。

强化农业基础,增加粮食生产投入。按照城乡发展一体化要求,加大“三农”投资,重点强化农田水利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合理配置资源,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改善农业基础设施薄弱现状。支持粮食生产,推动农产品加工升级,实现农业与农民收入良性互动。 培育特色产业,壮大农业龙头企业。

确保农业生产的物质基础,关键在于农业资源环境的可持续利用。遵循自然生态规律,保持生态平衡,是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 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目标是:保持农业产量的稳定增长,不断提升农产品质量;实现农业生产率的持续提高,以及农民收入和农业经济效益的稳健增长。

盐生植物利用与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目录

1、总结,盐生植物在盐渍地的开发利用和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其潜力和价值值得深入研究和挖掘。

2、随着水资源日益紧缺和土壤盐碱化问题的加剧,海水灌溉和盐生植物的利用已成为应对环境挑战的关键策略。本书深入探讨了盐生植物的各个方面,包括其生理生态特性、独特的形态结构、详细的分类知识、前沿的生物技术应用、种植和加工技术,以及咸水灌溉和盐碱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方法。

3、刘小京和刘孟雨两位作者合著的专著《盐生植物利用与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由气象出版社于2002年11月1日出版。该书共包含325页,字数总计544,000字,展示了作者们对盐生植物在农业可持续发展中的重要研究和应用。

4、中国治理利用思路逐渐由“改地适种”向“改种适地”转变,从耐盐碱粮油、经济等作物品种选育上进一步寻求突破口。在此基础上,用好耐盐植物、咸水、盐碱土等盐碱地独特资源,依托降盐、控盐等技术集成,打造盐田生态系统养殖、经济盐生植物等特色产业,有助于从更大的广度挖掘农业生产潜力。

5、对于其他未被利用的盐土地带,应尽量保持原有的植被,特别是骆驼刺等耐盐植物,这些区域可以作为放牧地。但管理至关重要,实行轮牧制度能有效防止过度放牧带来的土地退化。这样的策略既尊重了自然环境,又确保了可持续的资源利用。

6、在中国北方地区,种植盐地碱蓬、碱茅等盐生植物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耐盐牧草的发展与作用 耐盐牧草是指能够在盐碱地生长的牧草作物,它们不仅可以提高土地的植被覆盖率,防止土壤侵蚀和水土流失,还可以作为牲畜的饲料来源。